Search


台灣的電子業面臨代工毛利低,品牌創新不易的窘境,從PC時代進入到行動時代,物聯網、大數據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台灣的電子業面臨代工毛利低,品牌創新不易的窘境,從PC時代進入到行動時代,物聯網、大數據、雲端,都是目前全世界備受重視的產業潮流,台灣廠商該如何掌握這一波趨勢,創造新的商機呢?請看今天財經火線的專題報導。

2013年由GoogleGlass開始帶動科技業穿戴熱潮,之後各項結合科技的手環手錶內衣等產品,一個接一個進入市場,其中不乏國際大廠的身影,美國蘋果韓國三星都陸續發表智慧型手錶,台灣的科技大廠當然也不例外。

華碩全球副總裁許先越:「我們要去開發不同產品之外,另外怎樣思考後端我們收集到的這些大數據要怎麼應用,甚至利用這些數據,來創造新的商業模式,我想這也是非常重要的。」

所有智慧裝置都有一個共通點,必須能夠跟外部連結產生大量資料,軟硬整合後是否能創造新的供應鏈。

工研院IEK電子組組長紀昭吟:「穿戴裝置,螢幕大小也不太一樣,它也怕太重,它怕太耗電,這裡面零組件變化就會非常多樣,台灣怎麼樣,很快先搶到下一步多樣的彈性。」

當所有穿戴裝置都是連網裝置,硬體、軟體、服務、資料,正好建構了穿戴式裝置的生態系,根據報告指出,穿戴式裝置市場將從現在的1900萬台,到2018年成長到6000萬台。

華碩全球副總裁許先越:「接下來在數位新時代,很多不同divice之間的競爭界線會越來越模糊,最終還是要回到怎樣去滿足客戶需求,如果不往這條路走簡單講就是微利化,要低價全球有非常多國家他們收入不高願意用更低價格來跟你競爭,長期來講對台灣是不健康的。」

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簡禎富:「台灣過去在基礎工業技術上面做的不算好,現在透過大數據分析,可以超越硬體跟軟體,藉著雲端,把數據轉換成智能,透過這樣發覺去,發覺商業模式的創新。」

面對走入歷史失去競爭力的產業,台灣要勇於割捨,積極掌握新的潮流趨勢,穿戴式裝置是其中一個機會,未來在全球競爭的舞台上台灣要佔有一席之地,還需要更多不間斷的創新,才能擺脫低毛利的困境。(民視新聞綜合報導)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TNSERifidw


Tags:

About author
國際間發生的財經大事和你有什麼關係?如何掌握最新重要訊息?產業的變動迅速,又該如何在初升段佈局?在產業的變動中,投資的思維該如何轉換?選股的邏輯又是如何?投資理財更要理生活,如何實現美好人生?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~~
從編輯財經書到雜誌、再到電視專題及節目,我從一個連股票是什麼都不懂的理財白癡,一路了解基本面、產業動態到國際趨勢,可以陪你一起從台灣看世界,從世界關心台灣,發現投資新機會
View all posts